環境監測在自然災害中起到什么作用呢?調查顯示,有超過四成的公司在遭受到自然災害后會終止營業,對于那些還能頑強經驗的公司而言,僅3成左右在兩年后還能持續經驗。從零售到學校乃至醫院,設備在災害來襲的時候有太多方面需要保護,但是大部分情況是當人們對于災害做出反應時,設備已經受到實質性損害。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不止修復結構性損壞那么簡單,還包括正常運營天數縮減、維修期內收入下降和服務暫停,更糟糕的是設備內的庫存和人身安全都會受到自然災害的威脅。
那如果人們能夠通過環境監測預知災害到來并及時提醒相關人員采取降低損害的舉措呢?不同的環境監測技術可以幫助人們監測特殊的突發事件并減輕損失,能夠及時處理小問題以防它們演變為大事故,使得設備停止運行。
溫度監測:為溫度傳感器設定合適監測間隔,讓其自動執行周期性檢查,對特殊區域的溫度進行長期監測,人們就可以通過觀察溫度變化趨勢,及時發現室內溫度異常情況。
壓力和水位監測:使用壓力傳感器系統能夠探測到管道內部的水壓,當水壓上升時,傳感器就會發出預警。
空氣質量監測:空氣質量是一種無形無味的威脅,除常規的煙霧報警器外,空氣質量、溫度與煙霧探測器可以聯合使用以盡早發出預警信息并定位火險來源。